HSE认证一价全含投标加分
| 产品参数 | |
|---|---|
| 产品价格 | 电联/套 |
| 发货期限 | 当天 |
| 供货总量 | 999 |
| 运费说明 | 面议 |
| 范围 | HSE认证一价全含投标加分服务网络覆盖云南省、昆明市、玉溪市、丽江市、普洱市、曲靖市、保山市、昭通市、临沧市、文山市、西双版纳市、红河市、大理市、德宏市、楚雄市、怒江市、迪庆市等区域。 |





房地产ISO9001认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列出如下:
4.2.1
a.没有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记录做为文件来控制。
b.文件范围太大,数量太多,使体系运作效率降低。
c.组织的规模大,过程复杂,员工的 能力一般,但文件数量过于少,描述也过于简单,不能有效地指导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
4.2.2
a.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描述不清晰,所做的裁剪没有充分的依据或没有将依据明确地描述。
b.由于法律法规及顾客要求的改变,原来所做的裁剪已不适宜或不合理,但没有及时纠正。
c.质量手册对质量体系所包含的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的表述不清楚,所引用的程序过于散乱,与手册条款的对应关系不清晰。
4.2.3
a.没有对文件是否持续适用进行审核、更新和重新批准,文 件的规定与现实的运作有出入。
b.由于节省资源或也于保密的考虑,在文件使用场所没有适用的文件。
c.文件内容不清晰或文件使用者所不能理解的语言(如外国语)写成。
d.由于存在一个以 上的体系,所以针对某项要求而检索文件变得非常困难。
e.外来文件没有得到控制。
f.由 于没有适当的标识而使用了作废文件。
4.2.4
a.记录贮存条件不良 。
b.记录不清晰、不完整。
c.电子媒体或其他媒体记录没有得到符合其技术特点要求的控 制。
d.记录不易查阅。
e.记录的失效处置不及时,且处理方式与文件化的规定不符。
5.1
a. 管理者把做出承诺的工作交给其他人,自己不能清楚地 说明这些承诺是何种方式体现的。
b.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 管理者已在组织内部传达了满足顾客以及法律法规 要求的重要性(如会议、MEMO、板报、宣传品、广播等)。
c. 管理者不清楚自己在管理评审活动中应担负的 职责和应做的事情。
d. 管理者不能说明具有识别所需资源的机制或方式。
5.2
a.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清晰。
b. 员工不知道质量方针或虽能够背诵质量方针,但却不理解质量方针的定义。
c.没有对质量方针进行定期的评审, 质量方针可能已是不适宜的了。
d.在组织内有一个以上的质量方针,员工不能说明哪一个是 的。
5.3
a.与实现质量目标有关的职能部门(层次),没有分解到应承 担的指标。
b.质量目标不是书面的,部门负责人只能口头说出一些组织内要求的指标。
c. 质量目标没有体现持续改进的承诺。
d.质量目标中个别指标无法被测量。
e.在策划产品实 现的过程中,没有针对产品\项目和合同规定质量目标。
5.4
a.只 在质量手册中描述了应进行的沟通,但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沟通没有规定的文件,以至于沟通的实际效果不佳。
b.没有进行沟通,或沟通只是表面化的工作。
c.由于没有足够的沟通,各部门任务职责和权限不能做了解,以 至于影响到体系的有效运作。
5.5
a.管理评审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 间隔进行。
b.没有充分讨论那些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影响。
c.连续几次管 理评审所提出需改进的问题都类似,说明对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实施不力。
d.管理评审输出中对与顾客要求 有关的产品的改进没有涉及。
6.1
a.从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终效 果来看,组织提供的资源的不充分的。
b.造成顾客不满意的终原因是资源不足。
c.对人 员的能力的判断更多地是从教育、培训、经历等方面考虑而忽略了对技能的要求。
6.2
a.没有对全部从事与影响质量的人员规定任职要求。
b.没有按照任职要求分析培训需 求。
c.没有评价培训的有效性。
d.员工对他们从事的活动的相互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 足,也不知道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e.所保存的培训记录不能证明要求的经历和资格。
6.3
a.对为了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没有方法识别需要配置 到何种程度是适合的工作场所的空间和条件,不能满足保证产品质量和使顾客满意的 要求。
b.支持性服务不 能满足 要求,如通讯/交通工具等。
c.维护只被理解为出现故障的修理,没有包括有计划的性维护保养 。
7.1
a.没有对所有的产品实现过程进行策划。
b.策划的结果千篇一律,而实际不同产品的产品实现过程是不同的。
c.策划的结果显示,策划没有包括所要求 的全部的应策划的内容。
d.策划的结果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其他要求有矛盾。
7.2
a.忽视了应明确支持方面的要求和与产品相关的责任、法律法规的要求。
b.受审核方说所有的要求都已明确,但审核员却看不到证据。
c.以口头方式提 出的要求没有得到评审确认的。
d.产品要求发生变更后,有一些有关的文件没有得到修改和确认。
e.与产品要求变更有关的人员不知道修改后的要求。
7.3
a.没有充分地考虑在设计活动中所需要的组织职责和技术接口。
b.设计计划没有及时的 更新,以至于计划失去意义。
c.设计输入没有考虑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d.设计输出没 有包含产品验收准则或与和正常使用有重大关系的产品特性。
e.设计评审的参加者没有包括所有的相关人员 。
f.设计确认没有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进行。
g.对于以项目为单位进行设计、生产和安装的 活动设计验证和设计确认与过程检验和终检验之间发生混淆。
7.4
a.对不同类型的采购过程的控制方式和程度没有区别。
b.什么是合格的供方,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选 择和评价供方具有较多的主观性。
c.对供方评价后的跟进措施没有实施。
d.采购信息不齐 全,尤其缺少与质量有关的要求。
e.对要求到供方处实施验证的活动,采购信息中没有提及。
7.5.1
a.没有、充分地考虑到与产品特性有关的要求如国际、 行业标准等。
b.作业指导书不充分、操作者随意性较强。
c.作业指导书的规定与其他标准 (如检验标准)要求不符,与实际操作不一致。
d.缺乏足够的测量和监控设备。
e.缺少危 机对策。
7.5.2
a.不会识别哪些过程是特殊过程或识别的结果是错 误的。
b.过程确认所选择的方式、方法与该过程的控制要点不匹配。
c.特殊过程的特性已 发生变化,但没有进行新的确认。
7.5.3
a.没有对顾客的财产进行必要的查验,标识和防护控制。 (房地产开发一般无顾客财产)
7.5.4
a.对产品提供的防护,没有包括产 品的各个组成部分。
b.对产品提供的防护与顾客的要求不一致。
c.只提供了适宜的搬运工 具,但没有规定适宜的搬运方法。
d.产品的包装不能有效地保护产品。
e.仓库规定的储存 要求与产品说明书或包装上的要求不一致。
7.6
a.使用的测量和监控设备与被测量参数特性不匹配。
b.操作工不清楚测量仪器的读数含义及使用的有效期。
c.校验没注明校验采用的、可追溯的 标准。
d.当发现仪器失准时,无法追溯和识别已被失准仪器检验过 的产品。
e.把在仪器使用中进行比较用的仪器附件(如标准物质)当做检定或校准的标准。
f.企业自校的仪器没有制定校准规程。
8.1
a.测量和监控活动没 有包括所需要的全部范围,如涉及持续改进方面。
b.在应使用统计技术的地方,没有采用统计技术。
c.在顾客满意度进行的监控方法不合理,如将无投诉视为顾客满意。
d.监控的终结果不能展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绩效。
8.2
a.没有充分考虑受审核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
b.审核员与被审核的部门或活动有关系,通常都发生在规模较小的公司。
c.选择不适当的人员指导和实施内部质量审核。
d.内部质量审核中没有追溯验证的部分。
e.没有对所有部门进行审核的完整记录。
f.纠正措施是由审核员提议的。
g.公司的内审员不清楚整个审核的程序,内部质量审核由咨询顾问实施。
8.2.1
a.选择对产品的特性进行测量和监控的控制点不完整、不科学。
b.测量和监控标准未 明确规定检验员在测量时仅凭经验,没有参照产品手册中的要求或标准。
c.检验员不知道如何判断供方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d.测量和监控完成后没有保存相应的记录。
e.产品放行的授权者不能从有关记 录找到。
f.不符合测量和监控标准的要求可能导致严重不合格项的产生。
8.3
a.未规定如何处置各个阶段测量和监控所发现的不合格品。
b.纠正后的不合格品没有重新检验。
c.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只对不合格 现象采取了措施,没有对其造成的后果采取措施。
d.让步处理不符合产品时,必要时没有向顾客、终用户、法定 机构或其它机构报告。
8.4
a.没有根据管理的需求收集相应的数据 或收集不全。
b.没有规定数据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的用途。
c.没有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得出结论。
d.没有有效地指示需要改进的功能/区域。
8.5
a.对体系持续改进所需要的过程认识不清,误认为持续改进就是连续的纠正与措施。
b.纠正措施与措施的概念混淆不清。
c.受审核方称不需要采取措施,但实际情况是体系中表现出许 多有规律的问题。
d.没有查清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e.没有对措施的实施进 行追踪验证。
f.害怕记录客户的投诉。

.ISO9001认证标准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本条旨在帮助管理者分配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岗位以确保体系的有效性并实现预期结果。
管理者需要确立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和权限并通过有效的沟通活动确保组织人员理解和知晓各自的任务。
相关职责和权限可分配给一人或多人。这些人员在被分配的领域和/或过程应能够做出决策和有效变更。必需强调尽管权限可以分配但管理者仍应对质量管理体系承担总体责任。针对ISO9001认证标准5.3的a)至e)职责和权限的分配应基于以下目的:
a) 确保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9001认证标准对特定岗位(如内审员)或对管理评审的要求;
b) 确程能提供期望的输出;该活动可分配给多个承担不同职责的人员如监视质量目标、确定过程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结果或开展内部审核等;
c) 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这种报告通常作为管理评审过程的一部分来实施(见ISO9001认证标准)可指派一人负责协调报告事宜其他人员负责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特定过程;
d) 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见ISO9001认证标准5.1.2);这项职责通常分配给负责与顾客沟通并确保解决问题的人员一般为客服或履行质量职能的人员;
e) 在进行诸如实施新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决定外包设计和开发过程、基于新市场机遇的增长、进行组织重组、兼并或收购等变更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这项职责通常分配给负责确保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人员该人有能力确保在没有考虑变更的潜在影响之前不策划变更。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是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PC242能源管理委员会进行制定。ISO/PC242的秘书处由美国(ANSI)、中国(SAC)、巴西(ABNT)、英国(BSI)的ISO成员合作伙伴组成。42个成员国参与了这次标准的制定,而另外的10个成员国则作为观察者。能源管理体系该文件主要保证与ISO9001(质量管理)和ISO14001(环境管理)保持的兼容性。ISO50001将会提供以下帮助:将能源效率纳入管理办法的框架中;更好地利用现有能源消耗资产;制定标准、测量、记录和报告能源强度改进及其预计的对削减温室气体(GHG)排放量的影响;能源资源的透明管理和交流;能源管理的做法和良好的能源管理行为;评估并确定新能源效率技术的实施和其优先顺序;通过供应链促进能源效率的框架;和温室气体排放削减计划有关的能源管理改进。ISO50001正处于国际标准草案(IDS)阶段,并邀请ISO各国成员组织在5个月投票期内对标准文本进行投票和评议。如果DIS投票通过,修订的文件将会成为终的国际标准草案(FDIS)在各个ISO成员国运行。FDIS投票通过后,ISO50001将在2011年初作为国际标准公布。ISO50001发展1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是由ISO/TC242技术委员会负责的。ISO组织新的委员会PC242(能源管理)在2008年9月8日至10日于美国华盛顿召开次会议,主要为制定有关能源管理标准ISO50001,该标准将为工厂、经营设施或组织的能源管理建立一框架,以协助企业进行能源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成本支出及改善环境效益。ISO目标于2010年底前完成并公布此标准。2BSI在2009年推出ENBS16001能源管理体系;中国在2009年推出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美国更早在2008年推出MSE2000:2008能源管理体系。3ISO50001什么时候能推出正式的国际标准?能源管理体系全球标准ISO50001已于2011年6月15日发布.版的能源管理体系(EnMS)标准,ISO50001:2018,于2018年8月21日发布。[1]?这一版是该标准的第二次修订。4中国政府已经在官网CNCA上公布试点认证机构申请工作,预计年中会选定六大行业12家认证机构做试点单位。5考虑到中国是TC242委员会的副主席国,相信该标准将会与GB/T23331:2009有很多相似的地方。ISO50001发布及背景全球权威的认证机构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StandardsInstitution,简称:BSI)宣布在全球推出基于国际公认的能源管理标准ISO50001的服务,该标准能够帮助组织提高盈利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ISO50001将帮助各种规模的企业了解各个工作流程的基准能源使用量,该标准制定旨在实施降低能耗的行动计划、实现目标和能源绩效指标,并识别、优先处理、和记录各种能源绩效改善机会,从而实现节约。各种全球性威胁,比如能源短缺、成本上升,以及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立法的增加,在我国,如“十二五”期间,我国确立了单位GDP能耗下降16%以及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将17%的目标,以及《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能源立法与环境立法的相继颁布和实施,都推动了该标准的制定。通过实施该标准,各种规模的企业不仅有潜力实现大幅财务节约,还可以通过声明其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提高他们的声誉。该标准是由来自世界各地60多个的能源管理专家花费数年时间共同建立起来的标准框架。预计该标准将取代BSEN16001,而且很有可能会于2012年中期撤销使用,考虑到两个标准相似之处,这将不会对本欧洲标准的当前用户造成任何困扰。BSI标准部总监迈克洛(MikeLow)表示:“ISO50001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全新的全球性标准。目前,全球各地的企业都在设法解决不断上升的能源成本,同时面临更加严苛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府法律,该标准将为这些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该标准明确规定了能够让任何组织立即开始节约资金的流程与实际操作手段。BSI将在全球为这些企业提供包括标准、培训、认证、软件以及一个用于节能验证的风筝标志(Kitemark)在内的一揽子全套服务,帮助客户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ISO50001适用于处于任何地理位置、文化环境或社会条件的所有类型的组织。
(一)存在的问题
1.在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人员对认证的态度不同。由于ISO14000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中远期的,在近期只能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内部有较多人员对认证工作的意义不理解。另外,具体进行ISO14000认证的过程中,对不同岗位的人员具有专门的要求,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同时,许多方面也要求他们改变原有的工作习惯和提高工作要求。因此,由于压力不同,他们对认证工作的态度就存在一定的差异。
2.
不同行业对ISO14000标准认证工作的积极性存在巨大的差异。由于认证需要大量的投入,这对企业而言同样也存在一个投入产出的经济核算问题。不同的行业,特别涉及到某个具体的企业,由于各自的条件不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污染类型不同,环境治理的难度也不同,认证所需的投入资金相差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一般来说,治理难度高,要求资金投入多,会经济效益不高的行业对认证工作的兴趣不高。
如造纸、印染、冶炼等为代表的行业。而环境压力小、环境治理成本相对较低的行业,特别是经济效益相对好的企业以宣传企业自身形象为主要目的,对开展认证具有相对较高的积极性。如服装业、食品业等。
3.不同企业的主要 对ISO14000认证的重要性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三资企业主要 对ISO14000认证重要性的认识水平较国企和乡镇企业的主要 的认识水平高。
4.政府职能部门对推行ISO14000认证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由于ISO14000认证是以市场驱动为前提,是自愿性标准,强调的是非行政手段,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申请认证完全是自愿的,是出于商业竞争力、企业形象、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改善环境绩效等需要。这与以往主要由政府推动,依靠制定法律、法规的环境管理标准来强制企业执行好环境保护工作有极大的不同。因此,有的政府职能部门认为ISO14000认证工作只是企业的事情,对企业的认证一般抱一种旁观者的态度。
- 铜陵市酸洗钝化无缝钢管 2025-11-02
- 福州14mm厚nm360耐磨板55个厚nm400耐磨板数控切割 2025-11-02
- 水下管道封堵公司-水下作业方案多 2025-11-02
- 服务周到的市政消防DN100球墨铸铁管基地 2025-11-02
- 营口市Q345E酸洗钝化无缝钢管加工脱脂除锈工艺 2025-11-02
- 供应批发异形立柱-靠谱 2025-11-02
- 玉林市20#碳钢管冷库专用 2025-11-02
- 防撞栏杆工厂直销 2025-11-02
- 文昌市20#酸洗钝化无缝钢管冷库用磷化钢管 2025-11-02
- 三沙市道路景观灯光护栏-制作精良 2025-11-02
- 报废空调回收值得信赖 2025-11-02
- 电动刮粪机 2025-11-02
- 护栏灯光护栏厂家直发 2025-11-02
- 成都到返程货车整车运输天天发车-优质货源 2025-11-02
- 防撞桥梁护栏防撞桥梁护栏厂实力厂家直销 2025-11-02
